欢迎访问:河南大梁会计师事务所(普通合伙)!

Web site | News center| About us| Join us
0371-23235606
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当前位置:
福利补贴涉税3风险如何规避
来源:中国会计视野 | 作者:管理员 | 发布时间: 2016-03-02 | 290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在企业日常经营中,职工福利、补贴发生频率较高,而会计、企业所得税法、个人所得税法中相关处理规定存在差异和模糊地带,很容易出现税务风险。因此,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,准确处理职工福利补贴的涉税问题很重要。

主要风险或问题

笔者发现,大企业在福利、补贴税务处理中主要存在三类风险或问题。

第一,“实报实销”方式列支职工福利、补贴,可能存在漏缴个人所得税的风险。企业为员工发放福利、补贴等,大多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税范畴,应该计入工资、薪金所得项目征税。但是在实际经营中,有些企业为了让员工得到更多实惠,将原本应通过工资、福利等科目发放的交通补贴、通讯补贴以及住房补贴等项目,通过“实报实销”的方式处理,进而规避个人所得税。

第二,按规定标准包干列支的费用,税前列支未取得合法凭证。实际经营中,一些企业发生的按照规定标准包干使用的费用,比如差旅费、伙食补助费等,一般按员工出差自然(日历)天数计算,按规定标准包干使用并税前列支,报销时并不需要员工取得相应的发票。根据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》(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)规定,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、费用,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、费用的有效凭证,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,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核算;但在汇算清缴时,应补充提供该成本、费用的有效凭证。这样就导致了所得税汇算清缴被纳税调整的风险。

第三,福利及补贴未区分个人消费与企业消费,容易造成税前列支混乱。由于企业没有界定和区分福利、补贴的消费属性,进而产生了征管盲点和涉税风险。比如,某企业按月标准给员工发放通讯补贴300/人,用于补偿员工的办公经营支出(比如联系客户)和补助员工生活通讯支出。在这些按月按标准发放的通讯补贴中,有一部分用于办公经营或者联系客户使用,员工获取后并不能自由支配,要优先确保办公使用支出,实质上属于企业消费或者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支出,如果不加区分,全部作为个人所得,将导致人为扩大了个人所得税计税基础。同时,导致正常企业消费支出并未获得合法有效凭证,印发税前列支风险。

风险防控建议

为了有效防控福利、补贴方面的税务风险,笔者建议根据现行政策法规,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。

第一,不要采取实报实销等模式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。一方面,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明确,“实报实销”模式,应当是针对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支出,员工在前期垫付资金并取得抬头为公司名称的发票后,在规定限额内据实报销的情形。企业不得将发放给员工的与其任职和受雇有关的福利补贴,乔装成企业经营支出报销。同时,在个人所得税法及相关规定中进一步明确,企业发放给职工的与其任职和受雇有关的福利补贴,无论采取发放现金、实物或是实报实销的形式,均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,计入工资、薪金所得税项目征税。

新  闻

中  心

联系电话:0371-23235606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0371-22318596

邮箱:dlkjsws@126.com

联系人:杨老师、万老师


网站分享
SITE SHARING